2010年7月20日星期二

宏观经济:经济增长放缓 中国准备好了吗?

若邮件内容无法正常显示,您可以 点击这里 查看在线版本。
首页 中国 国际 金融市场 最新专栏 生活休闲 公司与行业 观点
热门话题: 中国股市 美国股市 编辑荐读 财经点评 双语阅读 WSJ博客圈
宏 观 经 济
经济增长放缓 中国准备好了吗?
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着改变,国有银行的信贷负担可能将抑制推动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能力,这都是面临经济增长放缓期的中国不得不应对的挑战。
中国二季度经济增速放缓
中国积极评价上半年经济走势
为什么说中国经济高增长率难以持续
经济虽减缓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短期难转宽松
温家宝确认经济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中国超过美国 成最大能源消费国
国际能源署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经济多年迅速增长的推动下,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中国放眼全球以解能源之渴
股闻天下:中国能源结构亟待调整

夏斌:中国下半年应继续坚持楼市调控
中国央行顾问夏斌在央行主办的《金融时报》上发文称,中国下半年应继续实施房地产紧缩措施,以打消对因经济增速下滑而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疑虑。
渣打银行分析师:中国房价未崩盘
楼市降温 买入地产股时机已到?
人民日报: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松动
住建部部长重申继续落实控制房价的通知

美国会通过金融改革法案 重塑金融格局
美国国会批准了对涉及金融业各个领域的规定的修订,这是大萧条以来政府对银行业和市场的最大规模权力扩张,标志着金融服务业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美国金融监管法案重要条款
新金融法案的影响将超出华尔街

美联储认为美国经济增速将放缓
周三发布的文件可能将显示美联储官员们下调了他们对经济增长前景的评估意见。如果经济进一步放缓,应该采取多大力度的应对措施?美联储对此意见不一。
美国5月份贸易逆差意外升至18个月高点

人民币政策调整一月回顾:变化甚微
中国宣布人民币与美元事实上脱钩一个月后,人民币兑美元仅上涨0.7%,迄今还没有显示出向更具弹性的方向转变的迹象。这样的状况显然不能让美国方面满意。
中国央行:汇改有益于改善贸易失衡
观点:人民币主动升值 利人利己
热门话题:人民币升值

亚开行预计2011年亚洲经济增长将放缓
亚洲开发银行表示,2011年经济增长将放缓,但仍将高于7.2%。该行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期仍为今年增长9.6%,2011年增长9.1%。


不满外企政策 德国高管向温家宝诉苦
巴斯夫董事长贺斌杰及西门子CEO罗旭德周六在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面时表达了对中国对待外国企业方式的担忧,这是跨国企业最新一起批评中国政策的举动。
温家宝:中国投资环境恶化论不符合事实
中国与德国签署十项合作协议

中国大陆和香港签署协议 扩展人民币在港业务
中国大陆与香港周一签署协议,将取消人民币在香港流通和使用的部分限制,此举将增强人民币境外流通,并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路。


穆迪将爱尔兰信用评级下调至Aa2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周一下调爱尔兰信用评级,理由是政府债务负担加重、经济增长前景黯淡、重建银行体系需要付出高成本。


新加坡第二季度GDP折合成年率增长26%
新加坡贸易及工业部公布,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折合成年率增长26%,主要得益于当季制造业产值大幅升至纪录高位。第一季度GDP经向上修正后为增长45.9%。


报导:俄罗斯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4.2%
俄罗斯当地媒体报导称,俄经济部长Elvira Nabiullina周一表示,俄罗斯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4.2%。


*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 中国实时报
*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 中英文双语阅读
今日热门文章排行
1 .中国欲向巴基斯坦出售核反应堆引发美国担忧
2 .不满外企政策 德国高管向温家宝诉苦
3 .唐骏"学历门"上的反光镜
4 .一招吃遍天下的投资策略
5 .中国股市收盘大涨2.1% 官员言论利好股市
6 .报导:上海大众总经理刘坚遭遇车祸身亡
7 .夏斌:中国下半年应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
8 .楼市降温 买入地产股时机已到?
9 .紫金矿业延报污染事故 受到猛烈抨击
10 .夏斌给温总理出的馊主意
图片报导 »
图片新闻精选:2010年7月20日
图片:震后半年再访海地
房产图片:里士满的历史豪宅
聚焦大中华 »
知名博客被关闭 中国互联网监管或趋紧
中国实时报 »
北京人工作25年才能买套房
温家宝借苹果谈经济
特写 »
视频推荐 »


原声视频:印度两列火车相撞 上百人死伤


原声视频:2011款捷豹XKR测评
进入网站主页 邮件订阅或退订 广告信息 与我们联系 返回顶部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道琼斯公司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2009 Dow Jones & Compan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