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日星期四

观点:中国楼市进入噩梦期

若邮件内容无法正常显示,您可以 点击这里 查看在线版本。
首页 中国 国际 金融市场 最新专栏 生活休闲 公司与行业 观点
热门话题: 中国股市 美国股市 编辑荐读 财经点评 双语阅读 WSJ博客圈
观 点
中国楼市进入噩梦期
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70个城市的房价除一个以外其余全部上涨,但最近房价下降引起抗议活动却说明:中国的买房梦正在迅速变为万圣节一般的噩梦。


欧洲不需要中国救助
欧元区领导人似乎以为,寻求外部资金帮助解决其债务问题将提振市场信心。事实恰恰相反。欧元区不需要中国、俄罗斯或任何国家的钱。


欧洲还是找中国借人民币吧
欧债新方案达成之后,中国向欧洲暗示可借出人民币,试图以此降低中国的外汇风险,并同时推进中国的国际货币政策议事日程。


增长乏力的美国无法领导全球经济
20国集团峰会本周将在法国戛纳举行。美国在经济上的领导力基本上已不复存在。虽然有些人会为此欢呼,但对全球来说,这不是件好事。


为何美国摆脱不了欧债危机?
债务危机不仅是欧盟的问题,也是一场跨大西洋的金融危机。欧美任何一方的巨大债务问题会通过银行体系而相互连在一起。


欧债危机并非多米诺骨牌效应
担心危机蔓延合理的,但除非欧洲能够实施有效的结构性改革来解决其根源问题,否则无论临时性的债务重组有多么明智,也不会让欧洲重返正轨。


信贷扩张令中资银行深陷泥潭
中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信贷扩张政策对银行业产生了持久的负面影响。惠誉银行业分析师朱夏莲认为中国一切的麻烦将从银行开始。


温州之困不仅源自信贷紧缩
本文作者最近的温州之行发现,温州中小企业最为头疼的问题其实并非信贷紧缩,而是由人民币升值、人力成本上升所导致的竞争力下降。


市场经济会导致道德沦丧吗?
在哈耶克看来,那种认为自由企业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结构的紊乱乃至物欲至上、道德风气败坏和伦理缺失的观点,实在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莫大误解。


从美国版"小悦悦"事件看人性
中国应该当心不要对"小悦悦"事件反应过度。中国人并非不道德,他们的不作为只是人性的一部分。这类令人心酸的道德冷漠事件在美国等国家也出现过。心理学医生对此也有解释。


不做怨天尤人的投资者
如果一位投资者把自己的投资失败完全归咎于外在的环境,哪怕理由极其充足,他也已经是一个失败的投资者。要想成为成功的投资者,拒绝哀怨是必须的,他们应该远离习惯性抱怨。


G20应设立多边主权财富基金
与其徒劳无功地阻止顺差国贸易盈余的积累,G20领导人不如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设立多边主权财富基金,在全球范围内将盈余资金注入到生产性的投资项目上,从而使所有国家都能获益。


"四清"运动时的离奇改选
在中国,政治运动的最终目的就是换班子。"四清"时,就认为农村基层干部统统被资产阶级糖衣炮弹打中了,需要全部撤换,要把优秀的贫下中农选进新的领导班子。


"午夜巴黎"的穿越迷思
穿越戏《午夜巴黎》提供了一次微妙的意淫之旅。1920年代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在巴黎过上了富有魅力的生活,然而,现实中的我们既没有冒险的勇气,也没有冒险的能力。


*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 中国实时报
*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 中英文双语阅读
今日热门文章排行
1 .欧洲不需要中国救助
2 .在上海创业的外国妞
3 .从美国版"小悦悦"事件看人性
4 .华尔街占领者:要抗议也要性爱
5 .法、德警告希腊可能要退出欧元区
6 .中国楼市崩盘可能性有多大?
7 .增长乏力的美国无法领导全球经济
8 .中国富人兴起移民热
9 .观点:欧洲还是找中国借人民币吧
10 .怎样延缓身高变矮
图片报道 »
图片:G20戛纳峰会花絮
图片:印度五大犯罪中心
图片新闻精选:2011年11月2日
编辑荐读 »
财经点评 »
视频推荐 »


视频:观点: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应是利好消息


视频:拉里·埃里森的买房狂欢
进入网站主页 邮件订阅或退订 广告信息 与我们联系 返回顶部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道琼斯公司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2011 Dow Jones & Compan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