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3日星期一

早间快报:中国11月CPI升5.1% 紧缩担忧加剧;美国10月贸易逆差收窄 对华逆差缩小;中国政府:将确保明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若邮件内容无法正常显示,您可以 点击这里 查看在线版本。
首页 中国 国际 金融市场 最新专栏 生活休闲 公司与行业 观点
热门话题: 中国股市 美国股市 图片报导 视频 双语阅读 外汇市场每日播报
早 间 快 报
中国11月CPI升5.1% 紧缩担忧加剧
中国11月消费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上升5.1%,创2008年7月来最高升幅。该数据或进一步加剧外界对通胀上升可能促使政府采取更多紧缩措施的担忧。
中国国家发改委:11月CPI升幅是今年高点
中国统计局:物价调控政策产生效果需要时间
报导:李稻葵表示2011年通胀率不会高于5%

美国10月贸易逆差收窄 对华逆差缩小
 美国10月份贸易逆差出人意料地收窄,因出口增长至两年多以来的最高水平,并且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缩小。
美国11月进口价格强劲上升 缓解通缩担忧
加拿大10月对美贸易顺差创1992年来新低
美元攀升 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复苏

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中国央行周五决定,从2010年12月20日起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0个百分点。这是中国央行今年以来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原因是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上升。
周其仁:是否加息取决于经济数据
中国1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5,640亿元
中国抑制通胀应勒紧银行放贷

中国政府:将确保明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中国政府周日在结束为期三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表示,将确保明年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报导:明年中国经济政策目标为"稳增长"

沃尔沃董事会就中国业务发展计划达成一致
沃尔沃汽车公司表示,该公司董事会已就中国发展计划的战略方向达成一致,该公司董事会还决定任命Jan Gurander为首席财务长。
中国汽车行业明年可能减速
报导:中国明年将取消车辆购置税优惠
报导:沃尔沃中国策略重点是在成都设厂
报导:中国11月份乘用车销量大幅增加

中国11月份进出口额创新高
中国11月份进出口额双双刷新纪录,这是全球经济回暖的一个好兆头,但也很可能令北京在收紧货币政策和允许人民币加快升值等问题上面临更大压力。
中国11月份大宗商品进口激增

中国11月份财政支出同比增长66.9%
中国财政部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财政支出总计人民币1.06万亿元,同比增长66.9%。
报导:中国财政部研究员说明年仍需扩大赤字

美国贸易官员将敦促中国反盗版行动
一位美国贸易官员周五表示,美国高层贸易官员下周将敦促中国确保近期开展的反盗版行动能够取得深远意义。


未来几年中国粗钢产量增速或将放缓
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子平周六称,随着中国继续在高污染的钢铁行业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未来几年中国粗钢产量增速可能会有所放缓。
中国11月份粗钢产量同比上升
财经点评:"限电停产"暴露中国模式软肋

美联储购债计划遭遇市场逆流
市场迹象显示,美联储国债购买计划可能既不会带来政府官员迫切希望看到的经济快速增长,也不会导致批评人士担心的通货膨胀。
美联储下周会议或维持货币政策不变
股闻天下:美联储对控制通胀的信心膨胀

欧盟发布金融服务业雇员薪酬新规
欧洲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周五发布了更加严格的金融服务业薪酬方针,其中包括对银行业大多数雇员奖金的预付现金比例不得超过20%的规定。


通用汽车CEO:公司2011年可能实现盈利
通用汽车公司首席执行长Dan Akerson周五表示,若汽车销量继续增加,公司很有可能在2011年实现盈利。


*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 中国实时报
*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 中英文双语阅读
今日热门文章排行
1 .中国不存钱 世界怎么办?
2 .中国11月CPI升5.1% 紧缩担忧加剧
3 .中国11月CPI升5.1% 紧缩担忧加剧
4 .中国将重塑世界粮食市场格局
5 .观点:上海学生考高分 美国应警醒
6 .观点:上海学生考高分是中国教育的失败
7 .美国10月贸易逆差收窄 对华贸易逆差缩小
8 .诺奖得主:量化宽松没用 还是学学中国
9 .日本目前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10 .中国保障房计划到底在保障什么?
最新专栏 »
中国保障房计划到底在保障什么?
简单小游戏让人玩不释手
反向开发难解中国战机"缺心"之痛
股闻天下 »
日本GDP数据不可靠
外资保险公司难圆中国发财梦
中国抑制通胀应勒紧银行放贷
WSJ博客圈 »
美国富裕投资者倾向持有现金
经济数据提早发布 中国难道真要加息?
香港楼市开始消化调控措施
生活休闲 »
美国富裕投资者倾向持有现金
兰桂坊之父把酒吧开到成都
企业能说清楚自己是干什么的吗?
公司与行业 »
美元攀升 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复苏
美国股市收盘微涨 乐观经济数据提振
原油期货走低 受中国收紧货币政策拖累
读者来信 »
读者来信:中国不再会购买美国国债
失衡才是变化的动力
进入网站主页 邮件订阅或退订 广告信息 与我们联系 返回顶部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道琼斯公司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2009 Dow Jones & Compan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