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日星期四

观点:“自主创新”政策扼杀中国创新

若邮件内容无法正常显示,您可以 点击这里 查看在线版本。
首页 中国 国际 金融市场 最新专栏 生活休闲 公司与行业 观点
热门话题: 中国股市 美国股市 编辑荐读 财经点评 双语阅读 WSJ博客圈
观 点
"自主创新"政策扼杀中国创新
中国2006年推出的自主创新政策并没有诱导国外科技巨头以更快速度把尖端研发工作转移到中国,而是产生了刚好相反的作用。


对中国经济的误读
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比大多数人认为的要高,而固定投资占GDP的比重则比大多数人认为的要低。中国的国内消费很可能被严重低估了。


软件将吃掉整个世界?
惠普放弃个人电脑转向软件业务、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这样的趋势是否已经出现:软件正在吞食这个世界。


交通设施投资是刺激美国经济的良方
当前美国经济前途未卜,联邦政府债台高筑,财政赤字创下历史纪录。有鉴于此,许多人质疑美国为何要在此时大举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


为什么中国政府不愿放松政策?
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目前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国内经济的表现依然强劲,通胀仍然高企,食品价格居高不下。我们不应预期中国会很快地反转或放松政策以应对全球市场动荡。


热钱将流出中国吗?
不能简单地把7月份中国外汇占款规模的下滑看成是新一轮热钱流出的开端,热钱净流入的长期趋势应该不会变化,但热钱流入量减少为货币政策工具的转换提供了契机。


专栏:从北京堵车看中国的政策难题
中国依靠出口和投资的增长模式看来已是强弩之末。北京过去10年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奇,但国家主导的增长模式造成的扭曲和明显局限也使人深受触动。


"苹果"能否依旧笑春风?
苹果用户对苹果产品的热爱并不是盲目的。如果十年后苹果推出类似于其18年前的那款掌上电脑"小牛"(Newton)或者其他平庸产品的话,苹果用户一定会毫不留情,在第一时间弃之如敝屣。


私有财产、市场秩序与民主自由
在全球化时期的后危机时代,在"国进民退"正在中国大规模发生的当下,重温哈耶克关于私有产权制度与市场秩序乃至与公正、自由和民主政治关系的深刻洞见,似乎有着切实的当下意义。


答巴菲特与奥巴马的加税建议
作者认为在美国政府考虑增税之前,应该首先更加公正地征收已有的每年2.2万亿美元的税款,并且更加明智地加以使用。


从台湾投诚大陆的赵叔叔
1949年7月,身为国军上校逃往台湾的赵叔叔,悄悄返回大陆,向大陆投诚,与妻女团聚。这一步迈出去,他的人生便走上了另外一条路。1961年,作为历史反革命分子,赵叔叔在劳教期间"病故"。


*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 中国实时报
*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 中英文双语阅读
今日热门文章排行
1 .观点:"自主创新"政策扼杀中国创新
2 .范龙佩:中国的汇率正伤害自身经济
3 .专栏:如何在一年之内毁掉惠普
4 .中国下一代领导人登台亮相
5 .野田佳彦的言论曾令亚洲邻国不安
6 .IBM研发能监测食品安全的手机应用程序
7 .中国远洋付款纠纷搅动航运业
8 .高盛报告称经济前景异常黯淡
9 .为什么中国政府不愿放松政策?
10 .中国白酒将走出国门
图片报道 »
图片:走进卡扎菲政府监控中心
图片:飓风袭击前后的北卡罗来纳
图片:欧洲新奇酒店搜罗
编辑荐读 »
财经点评 »
视频推荐 »


视频:卡扎菲的一个儿子准备投降


视频:体验瑞典的飞机、铜矿和监狱酒店
进入网站主页 邮件订阅或退订 广告信息 与我们联系 返回顶部
本栏目文字内容归道琼斯公司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使用
Copyright © 2011 Dow Jones & Company,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